本文目录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他在民间有哪些轶事传说八仙过海都有哪八仙中秋节的民间故事或传说张果老作为八仙之一,原名叫张果,只因为年龄很大受人尊敬,才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了一个“老”字。民间传说张果老成仙,有偷喝参汤版本,也有吃仙人赠仙桃版本。除此之外就连他的坐骑毛驴,以及倒骑毛驴行为,也有传说故事存在。
张果老成仙传说张果老出生成长于普通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兄弟俩人长大后,便开始分家,作为哥哥分得了大半家产,留给张果老的只有一个烂盆,一头毛驴,以及年迈需要赡养的母亲。
母子俩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却也十分幸福平静。张果老平日里骑着毛驴,依靠砍柴种田为生。一天他骑着毛驴,赶回家时候,看到山神庙桃树下,有两位白发仙翁在下棋。
他不知道的是,这两位仙翁大有来头。一心观看下棋的张果老,将毛驴也拴在了桃树下。期间两位仙翁递给了他一颗桃子,他却将一半分给了毛驴,正是这颗仙桃,让张果老和毛驴都拥有了仙体。
张果老倒骑毛驴缘由张果老的坐骑,是一头毛驴,这头毛驴大有神通,能够日行百里。到了需要使用时候,就将其从衣袖里取出来,喷水后便成为毛驴,驮着张果老云游四海。等到不用时候,又可以施法变成纸片毛驴,掩藏于袖口之中。
他会选择倒骑毛驴,也是出于对他人尊重。张果老内心认为,背对着他人,是一种很不礼貌行为。如果倒着骑毛驴,就可以和旁人面对面交流,对于前面行走的人,也同样背对背,这样对大家都很礼貌。
传说张果老这位神仙,待人十分和善,并不会以高高在上姿态相处。他本人也喜欢与人打赌,因此同很多人结下善缘,也让人们对其信服不已。
小就听说过八仙过海的古代神话故事,也看了不少相关的神话电视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八仙中的何仙姑和吕洞宾了。那么八仙过海分别是哪八仙呢?有哪些过海传说?
八仙过海是哪八仙名字
第一仙:铁拐李
关于这人以及他的名字,民间都有故事可寻。传闻这铁拐李的母亲病重,家中贫困,好不容易借了点钱给母亲买了点药,熬到一半的时候家中就没有柴火了,现在要是去找柴火,这药就废了,要是没有柴火,药也废了,铁拐李情急之下将自己的腿伸进去当柴火,后来拿出来的时候已经残废了,铁拐李又顺手拿了锅灶里一根烧红的铁棍做拐杖,就有了这个称号,后来铁拐李做了道士,得道成仙了。
第二仙:吕洞宾
有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那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里面的吕洞宾就是这个吕洞宾。传闻吕洞宾为唐朝李唐的后代,后为了避武则天灭杀李唐后人的灾难,改姓为吕。
第三仙:张果老
张果老其实本名叫张果,因为他得道成仙的时候太晚了,年龄太大,大家为了尊称他,就叫他张果老。张果老本人只是一个江湖术士,会看风水,会算命,但有人认为他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神仙,他会的不过是一些江湖术士,骗人的把戏,充其量叫幻术而已。
第四仙:汉钟离
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大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虽然有关于他的记载,但寥寥无几,我们只能知道他是一个道士,但是诗词写的不错,被当时的人成为得道高人。
第五仙:韩湘子
历史上关于韩湘子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此人是大儒学家韩愈的侄子,曾经官至大理丞。也是很厉害的一个人物了。
第六仙:蓝采和
这人说白了就是一个江湖流浪汉,但是因其行侠仗义而深受百姓喜爱。蓝采和此人疯疯癫癫的,常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但是此人有一个特点,武功不错,且喜好劫富济贫,虽然自己就是一个穷人,流浪人,但是对待贫苦百姓真的很好。所以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神化成神仙了。
第七仙: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过海八位神仙中唯一一位女性。关于何仙姑的事迹也是别有一番韵味,何仙姑本来家中非常贫穷,以织鞋为生,后来家中突生变故,何仙姑四处奔波,在一家山寺里面住下了,为了不白白受山寺中众人的接济,何仙姑每日在山中采摘山果,以供寺里的和尚食用。后来某一天寺里来了一位别处的和尚,那个和尚所居的寺庙距此地几百里外,和尚说看到他那里天天有仙女在摘果子,结果大家一番查证后发现那就是何仙姑去摘果子的日子,和尚们一直很奇怪,何仙姑的果子哪里来的,现在知道了。原来是仙女每天给他们摘果子吃,众人高兴不已。
第八仙:曹国舅
曹国舅是宋仁宗皇后的弟弟,因其为皇亲国戚,且对待百姓很好,被百姓称为曹国舅。曹国舅此人才能非凡,且心系天下苍生,为国为民着想。曹国舅有生之年身历数朝,甚为皇帝信赖,仕途一直坦坦荡荡。
八仙传说怎么过海的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中秋节人们都要在这一天停下来与家人团聚。对着天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孩子们是不是都很好奇中秋节那些流传已久的传说故事呢?接下来我讲给你听吧。
故事一:月饼的传说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备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故事二:兔爷的传说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
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
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
故事三:月亮十五个门天上有个月亮,月亮里住着一个姑娘。还有一个天狗给她看门。月亮有十五个门。每个月初一,月亮姑娘把门打开一个,门一打开,就露出一个小月牙儿。初二再打开一个,月牙儿又大一点,一直到十五,圆圆的月亮就全露出来了。
从十六开始,月亮姑娘又一天关上一个门,到三十,月亮门全关上了,也就看不见月亮了。就是这样,一天一天,一个月一个月,年年这样。
不知道是哪一年,来了一个叫亚西的男人。这个亚西是个窥视癖,爱好悄没声地跑到月亮门外偷着看月亮姑娘。月亮姑娘气急了,把所有的门“啪、啪、啪”全关上了。
一下子,天昏地暗,白天黑夜不分。这可糟了,天下的人们以为月亮被天狗吃了,说这是“月食”,就拿出铁桶、铜盆,“当当当”、“当当当”地敲起来,亚西听见有动静,吓跑了。月亮姑娘就又把关上的门打开,给天下的人照亮。
故事四:玄宗览月的传说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故事五:月下独酌的传说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吧。